单纯的IT建设对价值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因为流程梳理 ≠ 流程优化,而作业效率 ≠ 管理价值和经营效益。要想最大化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确保采购流程的高效、透明和可控。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管理价值和经营效益的提升,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导读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采购管理不仅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从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IT的融合应用、以及提升采购管理的具体方式与优秀案例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采购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观点与价值,帮助企业构建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找到解锁企业利润的新钥匙。
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信息化建设是必选项!
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必经之路。
常见ERP系统的采购管理框架涵盖了需求管理、供应商选择、定商定价、合同管理、绩效改进等多个环节,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采购需求,优化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过程管控,目标是实现采购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然而,单纯的IT建设对价值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因为流程梳理 ≠ 流程优化,而作业效率 ≠ 管理价值和经营效益。要想最大化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确保采购流程的高效、透明和可控。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管理价值和经营效益的提升,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管理+IT,
释放采购管理价值的关键!
对采购管理的认知升级
● 把东西卖掉这么难的事情都做成了,给你钱还买不来东西吗?
● 花钱买东西,要找信得过的人,最好是老板的亲属,弟弟、媳妇、小舅子……
● 老总在采购管理上既要又要还要,质量好、价格低、交期快、库存低、协作性好、账期长……
● 所有的采购能招标就招标,20元的小工具或一支笔也要货比三家。
● 动不动让一个月3000块钱的采购员干1个亿的采购额。
● 不就是买个东西嘛,采购部不需要那么多人。
● 给供应商的付款,能拖就拖、越晚越好。
……
在采购管理中,上面所描述的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既要又要还要,过度追求完美将一无所得;一刀切式的采购策略带来的必将是供应商多、不稳定、管理成本升高;采购人员薪资偏低、采购部编制不全,必然会导致疲于应付,降本增效更无从提起;长期拖欠或延期付款,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供应商配合度下降,甚至产品质量下降……
为了走出这些误区,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采购管理认知,将采购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
● 一个生产性企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采购花出去的。
● 采购省下来的都是净利润,采购成本每降低1%,利润率将增长5%-15%。
● 采购人员的日常活动(订合同、催货等)并不增值,有采购但并无采购管理。
● 采购人员用心谈一单,可能省下他全年的工资。
● 采购部门管理着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源,这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概念,即采购杠杆率。采购杠杆率是一个衡量采购管理价值的重要指标,它表示采购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对利润的贡献比例,如:每降低1个点的采购成本,利润就增长15个点。
通过计算采购杠杆率和利润增长率,企业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采购管理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因此,提升采购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理+IT的融合应用
管理+IT的融合应用是释放采购管理价值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的采购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企业可以实现对采购流程的全方位监控和优化。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采购风险和优化空间。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采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企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采购策略选择。
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轻咨询+IT的方式释放软件的管理价值。轻咨询可以帮助企业梳理采购流程、优化组织架构、制定管理策略等;而IT技术则可以实现这些策略的落地和执行。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高效、透明、可控的采购管理体系。
提升采购管理的方式及优秀案例
采购价值链的优化
采购价值链可以划分为采、购两大部分。“采”涵盖了需求管理与分析、品类管理、供方选择、供应开发、定商定价、合同管理、绩效改进等多个环节;“购”则包含下单、跟单和结算环节。
“采”和“购”为什么要分离呢?因为若“采”与“购”两个环节未能明确区分,采购人员便容易陷入处理琐碎日常任务的泥沼,如订单下达、跟踪、催促、验货及付款等,导致他们无法抽身进行有效的长远战略规划与管理。最终,不仅供应链管理难以优化,还会出现诸如订单交付不及时、交货时间失控等问题。
为了提升采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企业需要对这些环节进行优化和整合。例如,在需求管理与分析阶段,企业需要明确采购需求的目标和优先级;在品类管理阶段,企业需要制定标准化的采购规范;在供方选择阶段,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等……
采购组织岗位架构的优化
采购部门岗位架构的优化是提升采购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实行采购分离、选用分离等措施,企业可以明确采购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例如,将采购人员分为采购工程师、采购跟单员、开发工程师SDE、质量工程师SQE等不同的岗位角色;将采购活动分为供应商管理、采购执行、成本管理等不同的职能模块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采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还增强了采购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执行力。
以下是几个优秀的采购组织架构案例:
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供应商管理策略是提升采购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四象限分类法和供应商知觉模型,企业可以将供应商分为战略型、瓶颈型、杠杆型和常规型等不同类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例如,对于战略型供应商,企业可以采取合作开发的策略;对于瓶颈型供应商,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采购的策略等。这些策略的制定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风险、稳固供应关系,还能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
采购目标与采购策略的调整
采购目标与企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采购目标和采购策略,一般遵循5R原则:适时(Right time)、适质(Right quality)、适量(Right quantity)、适价(Right price)、适地(Right place)。
例如,在起步期,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的选择;而在成长期,企业则可能更注重采购流程的优化和供应商关系的维护……通过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及时调整采购目标和采购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个关于采购目标与采购策略调整的案例:
某企业主要从事铁路产品的生产,需遵循IRIS认证。由于产品用途决定了其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该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始终围绕质量目标展开。
● 在确定供应商方面,该企业绝大多数物料均选择行业TOP3的供应商,零星类物料则尽量通过京东自营采购,企业结算也尽量直接从生产商采购,而非贸易商。
● 在定价方面,由公司高层组成采购小组,在年初尽可能多地谈定框架协议,明确价格、付款条件等。
● 在付款方面,该企业坚持宁可早付、不晚付、不少付的原则。
这种采购策略不仅确保了质量、交期和成本的保障,还大大简化了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流程,实现了阳光化采购。
采购权集中与分散的平衡
采购权的集中与分散是企业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过于集中的采购权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灵活性不足;而过于分散的采购权则可能导致采购成本上升和供应商关系混乱。因此,企业需要在采购权集中与分散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对于办公用品类物料的采购权分散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管理混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明确机制以平衡采购权与效率的冲突,以及采购权与成本的冲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和采购流程来规范办公用品类物料的采购行为;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优化供应商管理来降低采购成本。
用先进的采购体系,
解锁企业利润新空间!
先进的采购体系不仅能够直接降低采购成本,还能解锁企业新的利润空间。通过缩短订单交期、降低库存水位、减少采购腐败等措施,采购部门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某企业因行业爆发式增长而面临订单交付困难的问题。由于采购准交率低导致物料一次齐套率低,进而生产周期被拉长,订单无法按时交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还导致了固定成本无法有效摊薄,利润并未随之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加强了采购管理力度,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准交率等措施来缩短订单交期。经过努力,该企业成功降低了库存水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利润的显著提升。
采购管理体系与领先实践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IT的融合应用以及采购价值链、岗位架构和供应商管理策略的优化等措施,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高效、透明、可控的采购管理体系,为企业稳健、高速、高质量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