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用友携手的近十载,不但让临工重机打上了“智造”的标签,而且推动他们突破创新、主动求变,让“中国式矿机”站上世界之巅。有了U9 cloud的强力支撑,让他们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实现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在擘画战略蓝图道路上向世界展示了“大国重器”背后的数智力量。
匆匆回首,临工重机已十年。
全球矿车龙头企业——临工重机(全称“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临工集团面向高空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领域的又一大“杰作”。其核心业务涵盖高空机械、矿山机械、特种机械、关键零部件、金融与租赁支持等八大板块,多年来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目前,产品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创造了宽体矿车连续七年全球销量第一、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连续两年国内销量第一等诸多佳绩。
然而,谁能想到,2011年成立之初,临工重机仅仅是济南市一套租赁小厂房的作坊企业。
故事从这里开始。
“大国重器”诞生记
一个人人熟知的企业信条——“未来的企业竞争不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综合性竞争”让临工重机孕育而生。
2011年,为了打造产业链闭环管理,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到“工程机械综合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临工集团重新梳理产业链结构,寻找矿山工程一整条链上的断点、堵点,最终发现除了钻、挖、铲、平、装以外,他们还缺少“运”的环节。
临工重机厂区鸟瞰图
正是这次精准把脉,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式矿车”疲软乏力,而五大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割据局面。为了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宽体矿车,满足本土化的细分市场需求,在临工集团8000万的启动资金下,临工重机在济南正式设厂启动了。
打造全新的业务,复制老一套的建厂思路行不通。因此,在管理层的带动下,不到百名员工兵分三路与时间赛跑。一方面在租赁的厂房内进行原型机研发、试验生产和矿山工业性试验,一方面抓紧布局上游供应链,在关键制造技术上寻求突破,另一方面进行量产工厂规划、流水线设计、厂房建设等。
2012年,临工重机的第一批宽体自卸矿车LG750终于下线了。但迎来的却不是订单的喜悦,而是市场泼来的“一盆冷水”。痛定思痛后,他们找准产品症结。为了满足客户“多拉快跑”的需求,临工重机决定做一件行业内史无前例的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宽体矿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