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 U9 cloud 深耕制造业 17 年的积淀,正成为这场替代浪潮中的 “主力军”,其优势在千行百业的实践中愈发清晰。
2025年10 月,国际经贸舞台上演了戏剧性的转折:从中美关税战的再度升级,双方加征关税额攀升至 125%,到美方出台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将数千家中国企业纳入制裁范围,再到 10 月 30 日釜山会晤达成的 “休战” 共识 —— 暂停部分关税与关键软件管制措施。这场 “危” 与 “机” 的交织,恰恰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在大国博弈的长期格局下,软件产业的自主可控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关税博弈与 “休战” 信号:
国产化替代刻不容缓
2025 年的关税拉锯战,让中国工业软件的 “软肋” 暴露无遗。中信建投数据显示,国内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信息管理类软件国产化率分别仅为 12%、31%、71%,而美方一度威胁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的表态,更让制造业企业嗅到了 “断供” 风险。尽管釜山会晤实现了阶段性缓和,美方暂停了部分软件出口管制措施,但环球网的评论精准指出:这更像是 “暂时的休战,而非持久和平”。
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倒逼产业端加速国产化转型。商务部公告首次采用 WPS 格式的信号意义尤为深远 —— 它不仅彰显了国家层面对自主可控的决心,更预示着从政务到企业的软件替代浪潮已全面起势。对于制造业而言,ERP 作为贯穿 “研、产、供、销、财” 的核心中枢,其国产化替代更是关乎产业链安全的 “生命线”。
用友U9 cloud:制造业国
产化ERP的实践标杆
当国产化替代从政策导向转向企业刚需,真正能解决制造企业痛点的产品才具备核心竞争力。用友 U9 cloud 深耕制造业 17 年的积淀,正成为这场替代浪潮中的 “主力军”,其优势在千行百业的实践中愈发清晰。
全场景适配,破解制造企业转型痛点
制造业的复杂性,在于其全流程协同的刚性要求。用友U9 cloud全面覆盖制造企业十大核心应用场景——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精细化成本、一体化应用、个性化定制、项目化制造、国际化经营、层级化考核、服务化转型和数智化分析;此外,基于通用与自研模型,支持覆盖多领域的智能应用;行业套件精准破解装备制造、汽配、IC芯片等行业难题;同时提供订阅、本地部署、许可买断等灵活部署模式,辅以轻咨询与客户成功体系,成为众多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信赖之选。
模塑科技借助U9 cloud,实现了成品零库存,半成品库存由原来的1个月降低到现在的1周,部分降低到2-3天。在江阴、沈阳、武汉、上海、 烟台等工厂全面应用的基础上,已经将应用复制推广到美国和墨西哥工厂,有力支撑了公司“低成本、大规模、高速度”战略的实现。
这种适配能力源于对制造场景的深刻理解。从离散制造到流程工业,从单厂管理到跨国运营,U9 cloud 构建了真正贴合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底座。
技术自主可控,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国产化替代的核心诉求之一,是实现数据主权的完全掌控。用友U9 cloud基于全栈国产化架构,已完成与国产芯片、浏览器、数据库的深度适配,从根源上杜绝了数据泄露与技术断供风险。
中建环能通过其构建的集团统一数智化平台,不仅将财务报表编制效率提升 75%,更实现了核心经营数据的自主可控,这正是国产化 ERP 相较于国际厂商的核心优势 —— 无需在数据安全与系统性能间妥协。
智能化与全球化兼备,
支撑企业长远发展
如果说适配性与安全性是国产化 ERP 的 “基本盘”,那么智能化与全球化能力则决定了其天花板。用友 U9 cloud 作为面向中大型企业的云 ERP 平台,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在这两大维度形成核心支撑,帮助企业打破运营瓶颈、拓展全球市场。
用友 U9 cloud 以BI+AI支撑智能决策,借 RPA 替代重复操作,还将 AI 嵌入核心业务场景,贯穿 “数据 - 流程 - 决策” 全链路,驱动运营提效与决策升级;其内置多国财税合规模板,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多税制,可连接跨境供应链,既能实现全球统一管控,又允许区域分权运营,适配企业海外业务需求。
固瑞特借助 U9 cloud构建了全球统一管控平台,实现了国外工厂与总部之间业务协同,极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集团整体管控水平。在苏州工厂全面应用的基础上,已经将应用复制推广到波兰工厂、香港和加拿大工厂,很好的支撑了公司国际化战略落地。
中国制造业最清醒的选择:
以自主创新护航强国之路
釜山会晤的 “定心丸”,从来不是放松国产化步伐的理由,而是加速技术攻坚的号角。
从商务部的WPS格式公告到国央企 2027年全面改造目标,从用友U9 cloud服务近万家制造企业的实践到填补行业空白的突破,中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化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对于制造业而言,选择用友U9 cloud这样的国产化 ERP,本质上是选择了一条安全可控、高效协同、持续进化的发展路径。
在大国博弈的长期格局下,唯有将核心技术与管理系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波动,铸就制造强国的坚实根基。
这,正是关税战与会晤信号背后,中国制造业最清醒的选择。
1
END